台灣AI產值的密碼就在CIA

撰文 / 范疇
出處 / 今周刊   1075期

關聯關鍵字: AI產值台灣重磅觀察1075

2017/07/27

  • 台灣AI產值的密碼就在CIA

台灣AI產值的密碼就在CIA

1

此際,台灣上下各界瘋AI,無處不談「AI」產業,殊不知「產品」才是王道,如果不徹底揚棄推動「產業」概念,台灣的AI動力將死在起跑線。

人工智能AI,已經成為國與國間競爭的要素,這是公認的事實,因此台灣上下各界瘋AI, 從政府的「亞洲矽谷」規畫,到工研院、資策會、大學院校,無處不談AI「產業」,好像台灣還有能力在AI領域走「產業化」的道路。

兩年前,曾在專欄中論述〈台灣靠什麼「產品」吃飯?〉(《今周刊》第九七三期),指出用「產業」思惟規畫未來經濟,可能是台灣政府的最大盲點之一。在AI領域,如果不徹底揚棄推動「產業」概念,改以集中資源推動「產品」概念,台灣的AI動力將死在起跑線上。

「產業」思惟是四十年前蔣經國時代,因應當時世界工業生態的利器,曾培養出好幾個世界龍頭,例如紡織產業、石化產業、PC/筆電產業、半導體產業等。但四十年後的今天,世界經濟及市場生態早已顛覆,台灣總統都姓蔡了,民進黨都完全執政了,還在舊情綿綿地用「產業」思惟規畫未來、分配資源,好像現在的世界還是蔣經國時代的世界。

舉例而言,現在大家開始認識到,世界上並不存在「互聯網產業」;互聯網已經是一個世界共用的平台,各國間競爭的是「產品」。一個成功的產品有多厲害?做個比較就明白:日前巴拿馬和台灣斷交,引起社會沸騰,但兩個月後波浪就過去了;但是,假設有一天蘋果公司宣布iPhone這產品與台灣「斷交」,半年內台灣經濟可能就玩完。

產品,才是今天和未來的王道;在全球動力一體化趨勢下,產業思惟將被平台思惟取代;台灣太小,未來能參與建設平台的公司可能就一、兩家,其他九九.九九%公司,都得靠參與平台的「產品」吃飯。